晚来天欲雪。

关于大学专业选择

Rofix:

拧开瓶盖和喝进嘴里是喝水时两个同样重要的步骤,就像高考和填志愿。虽然拧瓶盖更费劲,但我在生活中见到了不少高考成功却把水撒了一地的人。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字来避免我的读者重蹈覆辙。这次主要说专业。


首先是转专业悖论。转专业被看作是选错误专业的救命稻草,然而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,批准转专业的第一个标准是“该学生在当前专业成绩优秀”。然而往往需要转专业的同学自己目前的专业学的都不是太好,而学得好的又没有理由去转专业。这就形成了悖论:最该转专业的学生却是最难转专业的人。使得不少学生被不喜欢的专业套牢,引发一连串恶性循环:专业上花的时间越多,换别的专业的沉没成本越高。到了考研和工作申请时,依旧会限制在本专业的方向,然后花更多的时间在这个不喜欢的专业上,以此类推,最后万劫不复。


如果还不确定自己最终的方向,最优的选择是选择自己擅长的专业,做感兴趣的话题。擅长的专业可以保证你一直成绩优秀,随时满足转专业要求,破除转专业悖论。同时因为擅长是客观的,兴趣是主观的。很多人在高中阶段对某一个职业的印象都是来自于书籍影视和媒体,并不是真实哪个职业的生活状态。我称之为科学家幻象。因为很多小朋友都想长大当科学家,想象出洁白的实验室里五颜六色的试管,和有趣精密的器材,背后的黑板上有复杂的公式和推导,你神情专注正在做实验。这就是通过各种电视剧小说中得来的印象,而这种印象与现实偏差极大。科学家大部分时间是在电脑上较为枯燥的做数据,而非生活大爆炸。医生,编辑,老师,工程师,记者等等,都不是人们平常想象出来的生活面貌,这些信息在高中无法获得,尽量去问做这个职业的长辈们,或者去实地参观,最差要去书店读大学的那个专业的教科书,看看是否是你想的那样。媒体都过度美化了很多工作,使得学生上了大学以后才发现,这他喵不是我想要的专业。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,如果有“如果我感兴趣的和擅长的专业不同如何选择?”的问题,选擅长的。把你喜欢的方向作为话题。例如喜欢天文,擅长写作,就可以做科幻小说作家。


然而最可惜的是专业的滞后性。我称之为CD碟效应,如果你进入书店,依旧有相当多的教材附带CD碟片,虽然现在大部分电脑在至少五年前就取消了碟片插口。导致这些CD无从安放,只能扔掉。因为时代变化加速,而教育系统需要维持稳定。大学教育永远不能够及时的跟上时代。这是必然的,但作为学生个体不应该为此买单,否则也会被社会扔掉。基础科学占大学专业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,这符合1977年的社会需求,但已经不符合今日。很多有趣的职业都没有大学专业与之对应,例如需求巨大的游戏设计职业,只有中传媒开设了相关专业。而真正开设给基础科学的工作岗位又少之又少,只有继续读博一条路。所以要对照现实中的工作来考虑对应的专业,而非相反。


如果实在拿不定主意,数学(统计)金融和计算机永远是万能的选择。毕竟这些专业能转换到任何领域,去任何公司工作。无论腾讯阿里网易bilibili,去哪儿都不牵强。


总之,专业选择并不是选择学科,也不是选择工作,而是选择了后面人生的生活方式,这才是终点。如果父母控制欲强的话自己要清醒,毕竟他们不会替你上大学,成人后都是你自己来承担,也不用帮他们实现梦想。另外关于艺术专业我之后会细聊。


至于大学选择,下次再说。






可以分享给需要的人

评论

热度(5731)

  1. 共7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